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骨”部的两个汉字:“[骨易]、體”“體”在现代汉语简化为“体”,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1、䯜[骨易]读音吸两个:(一)tì。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䯜[骨易],骨间黄汁也从骨,易声读若《易》曰‘夕惕若厉’”形声字本义是骨头里面的黄骨髓这里的《易》,指《易·乾卦》,今本作“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里借用这句话里的惕,说明䯜的读音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五:“䯜,《韵铨》云:‘䯜者骨间黄汁也’言人临死之时,髓变为䯜,黄汁流出”关于这个字的意义,可以看上一课的“髓”字(二)xī这个读音出自《广韵》。
胯前骨《广韵·昔韵》:“䯜,骻骨间也。”《集韵·昔韵》:“䯜,胯间。”䯜的小篆写法如图:
(䯜的小篆写法)2、體(体)读音有两个:(一)t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体,总十二属也从骨,豊声”形声字本义是身体也就是全身的总称《说文》这里的“十二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首之属有三:曰顶、曰面、曰头;身之属三:曰肩、曰脊、曰臀;手之属三:曰玄、曰臂、曰手;足之属三:曰股、曰股、曰足。
合《说文》全书求之,以十二者统之,皆此十二者所分属也”
(人的身体)《说文解字》对关于人的身体的汉字的解说,全部以“十二属”分类加以归类《广雅·释亲》:“体,身也”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毛传:“体,支体也”你看这黄鼠还有身体,做人反而不守礼。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华佗编创五禽戏邮票)体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1)肢体,身体的一部分如:五体投地《集韵·止韵》:“体,四支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又指肢解《孔子家语·问礼》:“体其犬豕牛羊。
”王肃注:“体,解其牲体而荐之”(2)牲体《仪礼·公食大夫礼》:“鱼腊饪,载体进奏”郑玄注:“体谓牲与腊也”鱼和腊物煮熟承载着牲体和腊物进前(3)分;区分《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郑玄注:“体犹分也。
”(4)形体。如:固体;液体。《玉篇·骨部》:“体,形体也。”《易·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孔颖达疏:“体是形质之称。”
(固体胶水)(5)草木成形。《正字通·骨部》:“体,草木成形亦曰体。”《诗·大雅·行苇》:“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注:“体,成形也。”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
(初长成的芦苇)(6)占卜时的兆象《洪武正韵·荠韵》:“体,卦体”《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
”(7)表现;体现《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孔颖达正义:“天地之内,万物之象,非刚则柔,体象天地之数也”(8)几何学上具有长阔厚三度的形体如:长方体;立方体;圆锥体
(圆锥体素描)(9)本性,本质《古今韵会举要·荠韵》:“体,质也”《吕氏春秋·情欲》:“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高诱注:“体,性也”万物形状虽然各异,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10)事物的本体,主体《汉书·贾谊传》:“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说国家安定并治理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知道治乱的根本的人(11)体统《正字通·骨部》:“体,政体”张衡《西京赋》:“高祖创业,继体承基”在张衡的文章里,刘邦的业绩,当然是正统的。
(刘邦像)(12)准则;法式《管子·君臣上》:“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尹知章注:“上下各得其体也”君主英明,辅相诚信,五官严肃,士人廉直,农民愚朴,商人与工匠谨厚,那么,上下就有了一定的准则。
(13)指舞蹈的表演形式、文字的书写形体、文章的体裁风格等《正字通·骨部》:“体,文体”《说文解字叙》:“自尔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所载秦书八体)(14)一种语法范畴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如:完成体;进行体(15)依照《管子·君臣上》:“衣服緷絻,尽有法度,则君体法而立矣”尹知章注:“体,犹依也”君主的衣服—一衮衣和冠冕,也都有法度规定,君主就可以依法而临政了。
(16)效法《淮南子·本经》:“帝者体太一”高诱注:“体,法也”称帝者应效法天道(17)相承;承继《仪礼·丧服》:“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贾公彦疏:“以其父祖适适相承为上,已又是适承之于后,故云正体于上。
”(18)生长《广韵·荠韵》:“体,生也”《礼记·中庸》:“体物不可遗”郑玄注:“体,犹生也”(19)包含;容纳《易·乾·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孔颖达疏:“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汛爱施上,足以尊长于人也。
”(20)体贴;体谅;体恤。《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寺僧之住持者为滇人,颇能体主人意款客焉。”
(体贴)(21)亲近;连结《礼记·文王世子》:“外朝以官,体异姓也”郑玄注:“体,犹连结也”外朝朝见以官位高低为序,这是为了表示对异姓的亲近(22)亲身《后汉书·班彪传下附班固》:“体行德本,正性也”李贤注:“体行,犹躬行也。
”《三国志通俗演义·刘玄德斩寇立功》:“今上差小黄门左丰前来体探”(23)通“履”履行《荀子·修身》:“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王念孙《读书杂志》:“体读为履、笃志而体,谓固其志以履道……”此外,体还是姓。
《万姓统谱·荠韵》:“体,见《姓苑》”(二)tī。体己。也作“梯己”。用法有三:(1)贴身的;亲近的。(2)私蓄,私下里攒的钱。(3)私下;私自。體(体)的小篆写法如图:
(體的小篆写法)(【说文解字】之81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