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姜申涛 通讯员 姜旭 范红伟 报道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动肩负使命和责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高认识、打造阵地、教育教学、融通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为青年政治人才的鲜亮底色,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扛牢政治责任,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认识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新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培养“青年政治人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度融合。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统筹,把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注重加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思想教育,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在此努力下,学校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凝聚了强大改革发展合力,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首批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丰富活动载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阵地学校充分认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有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重任。
与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聊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第四届“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传承”学术研讨会,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精神谱系打造安第斯国家研究中心并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开展以区域国别学为主的交叉学科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政治人才贡献力量。
聚焦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思想引领,持续开展“老大使进校园”“军地联学共建”等系列品牌活动,定期邀请前驻外大使、部队英模进校作报告,厚植师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加强理论研究,产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着力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积极筹划开设专题公共选修课,教师研究成果立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获批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广泛发动组织2024年度山东省民族宗教重点课题申报7项。
持续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科学设计民族团结等专题,优化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备课,每学期完成不少于8学时授课有机调配专业师资、充分发掘育人资源,把讲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把课堂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外国语学院聚焦外语类专业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国际视野,打造外语文化特色更加浓厚的双语党课,运用多种语言带领师生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舞蹈学院“以舞筑基、以舞铸魂、以舞颂党、以舞树人”,充分挖掘时代背景下的感人故事,先后创作了《乳娘》《逆行》《挑山》《“护”红船》等优秀舞蹈作品,不断拓展“大思政课”的价值内涵。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保障教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学校在系统推进铸牢教育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教师层面不断加强政策理解、理论掌握、教学能力等素质养成。
探索青年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嵌入师资培训,定期组织集体学习,邀请校外专家作专题报告,打造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山东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文化传播学院先后三次选派优秀师生对口支援英吉沙县开展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工作,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使命担当的决心和能力。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巩固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方向,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广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定信念,为学校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注入新动能。
深化文化浸润,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成效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历史教育相融通,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泰山文艺奖等创新“五史”教育搬到舞台,引领学生以话剧忆峥嵘带领师生在艺术画像中了解青年英模,在临习“毛体”书法中看党员风骨,将艺术课堂与红色历史创新融合。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熏陶相融通,举办“永远跟党走”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依托传媒类专业优势将青年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讲好山东故事等根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金火种》《暗算》等系列红色剧目得到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践服务相融通,持续拓展实践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获批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东)围绕扶贫济困、大型赛会、环境保护等领域,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百万大学生进社区”,选派优秀志愿者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6次,5300余人次参与,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凝聚力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