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面临的所有困惑在资治通鉴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
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所亡失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
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更被称为天资刻薄之人,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