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称端阳,是盛夏的起始、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国人有端午包食粽子的习俗,粽子的制作方法、口味因地而异,南北差别很大粽子不仅是寄托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传统美食,从中医角度看也颇具功效。
粽叶可清理湿热、利尿清心;糯米性偏温,入脾、胃、肺三经,可润肺、收涩、温补脾胃粽子中的红枣、红豆等成分也具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等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多汗、尿频等症状,对于脾肺不足引起的自汗、尿频、腹泻等,适当吃点粽子有好处。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医生张英提醒,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吃粽子,关键要选择合适品种和注意食用量为什么粽子更容易升糖?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血糖生成指数(GI)达87,比米饭的83.2还略高一些,是名副其实的高GI食物。
甜粽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有地方还要蘸糖吃,升糖能力更不容小觑相比甜粽,咸鲜的大肉粽对血糖升高影响小吗?咸粽中肉类的GI值虽然不高,但含有大量脂肪,总热量很高蛋黄粽中的咸蛋黄也是高热量食物,再有糯米加持,对血糖影响很大。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所以这类粽子不推荐有哪些健康吃粽子的小技巧?1、控制量100克肉粽子的热量约为200多千卡,而100克米饭的热量大约是115千卡,粽子的热量大约是白米饭的2倍,150克的粽子相当于2碗米饭的热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吃粽子需要控制一个量,做到心中有数,一餐最多吃1个粽子。
粽子就是主食,吃了粽子,其他主食就要减少或者不吃2、推荐选择杂粮粽同样的粽子,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粽子的成分让它尽可能减少对于血糖波动的影响标准的粽子是用新鲜芦苇叶包住黏米加枣,豆沙粽、枣泥粽都比较甜,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
糖友们可以自己动手包粽子,把握“三少一多”的原则,即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建议大家在粽子里添加黑米、燕麦、荞麦、红豆、芸豆、山药、薏仁、芋头等,还可以在粽子里添加香菇等3、搭配其他食物吃粽子的时候可以选择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搭配。
比如,来一盘新鲜绿叶蔬菜(如凉拌菠菜、水煮油麦菜、清炒菜心等),吃粽子前可先喝一杯水,再吃菜,最后吃粽子这样既可以增加饱腹感,也能让糯米进入小肠的速度慢一点,从而降低粽子对血糖的影响4、吃粽子时间糯米不易消化,所以粽子不宜晚上吃,宜选择在早餐或午餐时食用。
5、细嚼慢咽脾胃虚弱的糖友需要减少粽子的摄入量,吃的时候细嚼慢咽6、餐后运动,监测血糖享受粽香美味后,糖友们不要忘记适当运动,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另外需要监测血糖,避免因为吃粽子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如果血糖升得过高,要及时就诊,调整用药。
祝大家端午安康!作者:李晨琰 张英文:李晨琰 张英 图:文汇报资料照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