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苍苍,水茫茫,依旧明月照清江天高高,路长长,一曲沧浪送来往……”6月6日至12日,在湖南武冈市荆竹铺镇九塘村举行的该镇乡村旅游暨屈原文化推广周期间,循环播放的文旅宣传片《印象荆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片中一叶小舟泛行赧水河上,置身于金黄的油菜花间,唯美的画面,清晰的字幕,稚嫩的童声,与灵动清澈的河水伴随本土歌谣《赧水谣》尽情流淌。
古往今来,对屈原的纪念已成为端午节不可磨灭的标志山高水长、钟毓灵秀的九塘村,是廉洁思想倡导者屈原第二次流放行吟之地,在大家传唱的《赧水谣》歌声中,志洁行廉的屈原身影渐行渐近,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激起赧水河永不消逝的波澜。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九塘村的端午佳节气氛更浓,包“廉心粽”、缝廉意香囊、诵读屈原诗词等活动精彩纷呈,荆竹铺镇纪委工作人员、九塘村干部及清廉观察员,上门入户与村民一边传唱《赧水谣》,一边包裹粽子,一片片棕叶化身“清廉衣”,一粒粒糯米传达“纯粹白”,一颗颗莲子寓意“律己心”,一根根棕线系紧“纪律绳”,让有棱有角、蕴含着清正廉洁等美好寓意的“廉心粽”香飘万家,并托物言志,见贤思齐,代代相传屈原爱国爱民、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君子品性高洁之自诩缝香囊作佩,传递出的不仅是祈福,也有崇廉之意”村清廉观察员李迪翻利用蒸煮粽子的空闲时间,组织大家在屈原讲堂里围坐一起做香囊,拾布执针,飞针走线,细密的针线缝出浓浓端午之情。
香囊外表以中国花卉和廉洁文化为灵感源泉,巧妙的将清雅高洁的荷花、贤德高雅的兰花、怡然清平的桃花、高风亮节的楠竹等图案融入其中,与爱“莲”清正、“兰”心蕙质、“桃”醉十里、“竹”影清风等文字相得益彰剪裁、粘衬、缝制内衬、熨烫定型、穿抽绳、结绳、穿流苏、挂绳,再把以艾叶、薄荷、丁香等中草药研磨成粉的药包装入,一会儿功夫,形状各异、色彩不一、玲珑雅致的香囊便呈现眼前,再配挂上写好的廉洁寄语,一个个有着廉意和手工独特温度的香囊制作而成。
“香囊虽小,但‘廉’味很浓”武冈市荆竹铺镇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香囊制作环节,我们以“和美香囊”传家风、“廉洁香囊”扬清风、“平安香囊”睦民风、“暖心香囊”树新风四大主题分组进行,感受浓浓的端午传统意韵,传承着好家风好家训,在一针一线中传递廉洁声音。
如果说粽子、香囊是端午节的形,那么屈原诗词则是端午节的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村里的孩子们与老党员一起诵读屈原诗词,传颂着屈原志向高尚、行为正直的廉洁精神。
一句句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诗词,一串串一清二白、棱角分明的粽子,一个个图文并茂、廉韵流香的香囊,伴随投壶“聚廉意”、携手“走廉步”、齐赏“廉墙绘”、书写“廉心语”等活动,吹响屈原文化推广周上独特的“清廉号角”,唤醒了赧水河上那份乡愁满载的节日情怀。
(周维标、马昌明、肖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