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宝物的传奇,一段传奇的历史 2005年8月,河南省清丰县的单(shan)拐村,有一位名叫陈聚臣的老人,在感觉自己生命将走到尽头时,他把几个儿子和儿媳妇叫到身边,向他们交待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老人对儿女叮嘱道:“一定要把咋家的传家宝要回来,你们这一代完不成,下一代也要继续要完成!” 陈家的传家宝是什么呢?这件事情说来话长,在陈家大儿子陈传瑞的记忆里,陈家的传家宝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
他不得不想起了30年来家中发生的一件奇怪事情:
从他记事的时候起,脑海中就有一个谜团每逢8月15日、过年等重要节日,家里就会出现一件怪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爷爷和父亲就会悄悄来到院子里,搬开院子里堆积的秸秆,露出一口枯井,然后他们就用锄头开始在井里挖,挖出了一个大木盒子。
当他们打开这个大木盒子时,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大花瓶,这个花瓶看上去很大,花纹很是漂亮爷爷和父亲小心翼翼地将花瓶擦洗得干干净净,郑重地摆放在家中最显要的位置,就放在祖宗牌位的旁边,家里任何人都不准去摸,不准去碰。
当时正值“破四旧”的年代,这种花瓶要是被发现就会被砸碎,私藏这种东西也是很危险的陈家却冒着危险收藏这件大花瓶,家里人对此非常不理解,但当陈传瑞等人问起这个花瓶的来历时,陈传瑞的父亲总是说:“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 。
广告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这只花瓶有半米多高,花瓶身上的花纹非常精美,应该是很值钱的东西但陈家向来家贫,不可能会有这种东西这件东西从哪里来的呢?陈传瑞的祖父当初是如何得到这个花瓶的?陈传瑞不知道答案。
1973年,在陈家收藏了30多年的大花瓶突然失踪了,陈传瑞再也没有见到过这只花瓶陈传瑞成年后与父亲分了家过日子,忙着娶妻生子挣钱的他,早已经将小时候大花瓶的事情忘了那个时候,他只知道父亲经常忙碌着往城里跑,他也没有多问。
直到父亲临终前,父亲才将那只花瓶的真相全部说了出来 原来这只花瓶的来头不小,这可是1945年时邓政委(小平)在当地进行工作时,送给陈传瑞祖父留作纪念的当时邓住在陈家的房子里,并与陈传瑞的祖父、父亲关系很好于是便将这只不好携带的花瓶送给了陈家。
邓送的花瓶,这太有纪念意义了,陈家于是将花瓶作为传家宝收藏
1973年夏天,当地文化馆馆长朱某听说陈家有一个大花瓶是文物时,于是来到陈家找到陈传瑞的父亲陈聚臣,将这只花瓶带去了文化馆1989年,濮阳市成立了博物馆,这件青花瓷古瓶被选送入博物馆珍藏 然而到了2004年3月,陈传瑞的父亲陈聚臣将朱某、博物馆、文化馆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在30年前朱某从他的手里骗走了传家宝贝古青花瓷瓶。
陈聚臣要求博物馆返还陈家的传家宝,并且赔偿相关损失10000元 在法庭上,陈聚臣控告朱某从他的手里骗走了传家宝对此,陈聚臣与朱某进行了当场争辩朱某告诉陈家,30年前这件瓶子是陈家自愿捐赠的,为何今天要来控告。
而且在1984年的时候,区里表彰先进的时候,还给陈家奖励了一套毛选和一个玻璃匾额,这在当时是最高奖励了陈家古花瓶完全是出于自愿捐赠,并没有骗取陈家花瓶
广告因为得到美女欣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但是陈聚臣不这样认为,他说当初朱某只是借去研究的,但后来就再也没有还回来当时的环境提倡捐献,但这件瓶子是陈家的传家宝物意义非凡,于是并未答应捐献至于后来得到表彰,那也是因为当年邓政委在陈家时得到陈家的照顾,而非捐献花瓶受到表彰。
在法庭上,朱某又提出了一个证据:自当年从陈家拿走这个花瓶后,他就麻烦不断,陈聚臣一年或者一个月都回来找他要花瓶,一年又一年从未间断1993年时,朱某实在不堪其扰,于是告诉陈聚臣,这10多年来你也挺难的,给你800块钱吧。
这800块钱就是征收款,钱已经给过了为什么还要来索要花瓶呢?
对于朱某的说法,陈聚臣表示反对,他说这800块钱其实是博物馆给他的劳苦费,他前后跑了10多年博物馆才给了这800块钱,而且这800块钱当时说得很清楚是差旅费补贴,并没有说是征收款,如果是征收款为什么连证书也没有一本? 对于陈聚臣的追索,朱某认为陈聚臣索要古瓶10多年,而且还多次到有关部门索要,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过。
有人说他很执着,但他认为陈聚臣的动机早已经不单纯1993年的时候,文物价格飞涨,陈家是看到文物值钱了才来索要的,这与当初的自愿捐赠精神不符 但是陈家人却也当场反驳,当时陈家并未缺钱花,而且这是传家宝物,纪念意义大于金钱。
青花古瓶凝聚着陈家两代人的心血,和对一代伟人的怀念,陈家人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只古瓶从手中流失
由于年代久远,2004年的这场官司最终因为很多细节很难厘清,朱某和陈聚臣都各自有理,于是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2004年9月,法庭作出一审判决: 虽然30年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及文物征集工作相对不完善,没有办理正式的征集手续,但是1984年对原告奖励毛选一套,1993年支付原告800元征集费,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及文物征集作法。
因此,驳回陈聚臣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之后,陈聚臣不服继续提出上诉,被当地法院驳回2005年8月,陈聚臣老人去世,弥留之际交待儿子陈传瑞和孙子辈一定要将古瓶要回,这就是这只花瓶的来历和陈家两代人的秘密 陈聚臣去世后,陈家人继续上诉索要古瓶,然而直到现在依然无果。
经过鉴定,这只花瓶是乾隆皇帝的一件青花瓷器,虽然算不得是最顶级的国宝,但在市场上也是价值不菲卖个上千万也是不成问题而最主要的是,这件瓶子是伟人所赠,这份情义实在无价,这也是陈家三代人想要追回瓶子的原因 。
写在最后:由于很多历史细节已经很难说清,而且瓶子已经藏入博物馆30年,陈家很难再要回这个瓶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花瓶藏入博物馆也是一个好的归宿,至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个花瓶背后的传奇故事。
对于当地而言,如果能够为陈家做一些补偿外加发纪念证书也是可行的的一个办法20年过去了,陈家人并未放弃,这件宝物的归宿,至今依然成谜 对于这个花瓶的归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