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荣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该理论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引言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体内脂肪过多或是异常堆积所致,其是致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已居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十大高危因素的行列中造成肥胖的病因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饮食不节、运动量不足、精神压力大等,但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改变的病因就是饮食不节。
在就诊的过程中,患者常常诉说面对美食时,无法自已,导致体重难以下降或减重后很快反弹中医对于肥胖的治疗存在明显的优势,笔者基于范冠杰教授“哲学中医”临床思维及“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个人临床实践体会,治疗肥胖症,取得可观的临床疗效。
现分享笔者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诊治肥胖症医案一则如下,以期共勉病案举隅周某,男,28岁,因体型肥胖于2023年9月14日来诊初诊患者从初中开始体型比同龄人胖,23岁大学毕业后运动减少,体重逐渐增加至85kg,2年前通过饮食控制,体重可下降至80kg,但恢复饮食后体重再次增加,近1年体重共增加10kg,目前体重90kg。
症见:形体肥胖,多食,时有饥饿感,口干口苦,喜冷饮,时有胸胁闷胀,平素性情较急,小便调,大便偏干,每1-2天一行,寐尚可查体:身高172cm,体重90kg,BMI30.42kg/m²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近期体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甲功正常西医诊断:肥胖症中医诊断:肥胖病(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证)治法:清热祛湿、疏肝理气方药:苍术10g,茵陈30g,车前草30g,关黄柏10g,薏苡仁30g,柴胡10g,白芍15g,薄荷5g,牡丹皮30,生地10g,赤芍30g,甘草5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至1500ml,少量频服,代茶饮与患者交代注意事项:1.三餐规律进食,减少加餐晚餐主食减半,并以杂粮、粗粮代替白米饭2.适量运动,每天至少6000步以上3.中药需煎至1500ml,每次100-150ml饮用,少量频服,代替一天的茶饮。
二诊2023年9月28日,患者体重较前下降2.5kg,自诉服用中药后加餐减少,但是晚餐主食并未减量,仍时有饥饿感,口干口苦及大便干较前改善,大便仍为1-2天/次,舌红,苔黄腻稍好转,脉弦滑考虑上方有效,但患者饥饿感明显,考虑胃中有热,予原方加知母15g、黄连5g。
交代患者中药服法同前,并鼓励患者晚餐主食逐渐减量,配合适量运动三诊2023年10月16日,患者诉较上诊体重下降4kg,精神可,自觉饥饿感较前明显缓解,已无加餐,三餐规律进食,晚餐主食较前减半,少许口干,无口苦,无胸胁胀闷感,寐可,大便1-2天/次,质软。
查体:身高:172cm,体重83.5kg,BMI:28.22kg/m2,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上方去知母、黄连以防清热太过,加茯苓15g以祛湿健脾共14剂,每日1剂,水煎至1500ml,少量频服,代茶饮。
四诊2023年11月21日,患者较上诊体重下降5kg,精神可,现三餐规律进食,已无加餐习惯,午餐及晚餐的主食量均较首诊减半,少许口干,无口苦,无胸胁胀闷感,寐可,大便每天一次,质偏烂查体:身高:172cm,体重78.5kg,BMI:26.53kg/m2,舌偏红,苔薄黄,脉弦滑。
上方牡丹皮减量至10g、赤芍减量至15g,加白术15g方药如下:苍术10g,茵陈30g,车前草30g,关黄柏10g,薏苡仁30g,柴胡10g,白芍15g,薄荷5g,牡丹皮15,生地10g,赤芍15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5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至1500ml,少量频服,代茶饮后续随访患者诊后仍坚持中药治疗,现维持每周1-2次中药口服,现体重较初诊共下降15kg按语在肥胖的治疗中,饮食控制是减重的关键因为减重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即摄入的能量要少于消耗的能量。
饮食作为能量摄入的主要途径,通过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总体摄入,从而创造能量负平衡,促使身体消耗储存的脂肪来补充能量,达到减重的效果饮食控制还包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定时定量进餐、减少零食和甜品的摄入等,有助于防止体重反弹。
但肥胖患者常常反馈难以坚持饮食控制的方案,其中包括个人因素,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包括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比如随着体重的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会引起食欲的增加,肥胖患者也常承受较大的心理及社会压力,需通过情绪性进食舒缓压力。
此时,中医的有效介入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改善患者多食易饥的症状,让患者更好地执行饮食控制方案,事半功倍本患者形体肥胖,病史较长,平素性情急,多食易饥,饮食不节,结合舌脉,辨证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的主要药串,如湿热内蕴药串:苍术、黄柏、车前草、茵陈;肝气郁结药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进行组方应用。
诊疗过程中,紧守“序贯”之则,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症状及舌脉的变化灵活辨证,如疾病初期,患者多食易饥症状明显,结合舌脉,考虑胃热明显,加用知母、黄连清中焦之热,疾病后期则注意扶脾运脾,加茯苓、白术等同时强调中药代茶饮的方式,辅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整个治疗中,药方随证而变,药物剂量随证而减,生活方式管理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哲学中医”动中有定,定中有动,有序连贯的中医临床思维哲学中医|谨守核心病机,论治彰显功效——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甲状腺结节
哲学中医|情欲低下心渐冷,动定审因气复燃哲学中医|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难治性痛风医学指导: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出诊时间出诊地点周二上午(07:30-10:30 。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周四下午(13:30-15:30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 号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
《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供稿:慢病管理科李秀铭执行编辑:卢悦明审核校对: 王军飞责任编辑:陈佳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